1、现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形式陈旧。仍然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照本宣科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正由于师生缺少交流,致使没办法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第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一直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觉得学生要把基础打扎实,就要多在课堂上学习,所以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状况,把教学的内容拘泥于书本上,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革新意识的培养。
2、把高素质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的
大家改革教学办法,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就业职位的需要的外贸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无往不利地从事外贸,而当今外贸人才的就业却陷入了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外贸人才大规模产生,其次,外贸企业涉外人才的需要同时又出现缺口,非常明显,这是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说明高校培养出的外贸人才并没完全达到企业的需要。大家都知道,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不只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常识基础,还需要学生有过硬的动手技能。怎么样能让学生在这场就业大战中崭露头角,高素质应用型的外贸人才培养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革新。
3、革新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办法
1.自学论证法
中学年代的教学基本上都由教师主导并监督,而大学的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地方。在当今常识经济年代,常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国际贸易市场瞬息万变,国际贸易常识和实践也不时发生变化,要追逐这类变化的脚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力肯定是一条捷径。外贸人才只有在不断自我学习,学会新的外贸理论、方法和规则,才能做好外贸本职工作。如何才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经过教学实践经验,本文觉得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预读――论证教学法,也就是需要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阅读教程或有关文献资料,阅读期间,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等到阅读结束,再由教师引导拓展专题论证。这种办法可以准时地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并准时解决,达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成效。
2.双语教学法
国际贸易即跨越国境的产品和劳务的交换,也就是跨越国境的贸易,买卖的对象比国内贸易复杂不少,语言的交流和交流就是最重要屏障,在课堂上实行双语教学是相当有必要的。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从事外贸的工作,在工作中常常跟外商交际,因除此之外贸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少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都能获得四级或六级英语等级证书,但走上工作职位时却发现自己在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这个环节里表现得非常薄弱,缘由非常简单,是由于英语口语的表达比较差,而且专业英语常识学会也不够。本文觉得解决这类问题效果最好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打造英语学习环境和环境。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必须要长期并且高频率地用才会熟练,不然容易丢失,所以语言学习的环境很重要。学习环境的打造可以先从课堂着手,在英语类的课程中运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机会,培养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另外,可由国际贸易教研室牵头按期组织“英语角”或“英语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知道英美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譬如:每一次活动确定一个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话题或热门新闻,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踊跃参加,畅所欲言,既能提升英语口语表达水平,又学到专业常识。
第二,推行双语教学。这是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最直接的办法。从事外贸职位的工作免不了应用贸易范围的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是最好渠道。如: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等这类专业核心课上用英语教学,选择全英文的原版教程,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常识。
3.分组案例讨论法
案例教学是不少国际一流学府常见的教学办法,经典的案例让学生终生难忘。分组案例教学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较和角逐,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通过案例剖析,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习主动性,学生看过案例之后,感觉身临其近,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颇富兴趣地寻求线索去解决。国际贸易是一门与现实实践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案例的教学看上去更为要紧,围绕着经典的案例素材更能提高教学成效。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尝试开设《国际贸易案例解说》这门课程,让学生能从成功案例中学习心得,从失败案例中总结经验。